找到相关内容186篇,用时10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在印度和中国传播的进程

    的影响,主张以无上瑜伽的修行方法,把淫、怒、痴的现象,作为“”、“事事无碍”为最高的境界,以为是究竟的涅槃道,并实践了性爱的大乐思想。或许这种理论在密教上可以通,在究竟的佛位上也正确,然而在现实的凡夫境界,却未必的能够“”。在后来也因为左道密教之滥,凡圣混淆,鱼目混珠,以假乱真,似是而非成了倒果为因的结果。因此,左道密教不重理论重视实践,而且其实践是根据大乐思想的结果,这种...

    耀 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5250844.html
  • 从性空学检讨佛法对世间价值的建立

    ,甚至进入执染最重的男女情境。如是层层开展,完成般若空观之无碍、不二的圆融理境。   圆融理境的根本原理是“”,但对“”之本身,并无世俗层次的值值肯定。维摩诘示有妻子眷属,虽居家不碍清净...美丑善恶,无一事无一物非中道者。庄子“道在屎溺”一语,同样适用于佛法。   初发意凡夫菩萨,在人间生活中,若不循阶渐方便,思欲跳跃式的企及的圆融理境,殊非易事。   以人间佛教、人生佛教的理念...

    简宗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0851886.html
  •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(10)

    。所谓禅的生活,不外于日常行事中随时体现这样的境界。但是,关于体现的方法有两种不同的见解,后来发展为各派的家风。第一种可称为“触目”的见解,要从全体(理)上显现出个别()来。这样的境随心净是当...沩山、仰山(慧寂,公元814—890年)师弟用全体显现大用来作修养的宗旨,开出沩仰一派,也是依据这一种见解的。此外,另有第二种“”的见解,要从个别()上显现出全体(理),这可说形成于石头(希迁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2856406.html
  • 佛教善恶观与现代人心的净化

    真如理体一边言心体与性体的合一。青原行思、石头希迁及其后继者的思想,表面看似乎与洪州系无大的差别,但若仔细分析“无心合道”、“”等理论命题,便可发现其所言的“自心”、“无心”,其对“道”的使用等均与慧能禅系有着重大区别。石头宗系之核心命题“无心合道”可能源于牛头宗,而“”的理体圆融思想则明显受华严宗影响。华严宗之心性本体及牛头禅之“道”本体,在我们看来须侧重于理体一边方可得以合理的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0160224.html
  • 吕澂与禅学研究

    随心净是当念光透十方万法一如”,南岳门下是如此。第二种是“‘’的见解,要从个别()上显现出全体(理)”,这一见解和石头希迁有关,从而成为青原一系的根本特征。两家都强调理事不二,南岳是由理见事,青原是由事见理,由理见事,故触目是道;由事见理,故。  吕澂对禅宗有新的评价,以为“禅宗是佛学思想在中国的一种发展,同时是一种创作”。禅宗的自由运用和解释经教,不重名相,不文字,以“...

    文 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4363140.html
  • 天台宗与华严宗之关系

    普遍贯彻于现象之全体,亦即以现象之不断不常的常态来作为其实在性的表呈,故真理必非事外。于是,从一切别相之事法至秒现象世界之全体,便终究是一多的圆融统一、理事的圆融统一,妄交彻,现象本体,...”。如法藏云:“该妄末,无不称;妄彻源,体无不寂;妄交彻,二分双融,无碍全摄。”(法藏《法严一乘教义分齐章》卷四,《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》第2卷第2册,第185页。)澄观亦云:“以虚(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1268325.html
  • 杨维中:隋唐佛教心性论的四种范式及其比较研究

    但若仔细分析希迁的《参同契》及此系“无心合道”、等理论命题,便可发现其所言的“自心”、“无心”,其对“道”的使用,如此等等,均与慧能禅系有着重大区别。从思想渊源上看,与其说它来源于南宗禅,毋宁说与牛头禅、华严宗更为接近。石头宗系之核心命题“无心合道”可能源于牛头宗,而的理体圆融思想则明显受华严宗影响。华严宗之心性本体及牛头禅之“道”本体,在我们看来须侧重于理体一边方可得以合理的解释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3769407.html
  • 洞山禅师生平及禅法思想的价值

    五位”、“接引三路”、三种渗漏之说   洞山良价的思想渊源,可以溯到石头希迁禅师,他受希迁禅师《参同契》中“回互”说的影响,特别重视真如本体(理)和现象世界()的关系,主张“”的见解,从个别...”使学人体会“”,从而进入无限的和无差别的境界中。   禅宗本来是不立文字、不重语言说的,即使非说不可,也是使用朦胧的“语录”形式来表达。而且,不像哲学那样带有强烈的思辩色彩。   但到曹洞宗...

    如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273505.html
  • 永嘉禅师与永嘉禅

    了事理。故次第八,明事理不二,,用祛倒见也。”   此门为融通事理,使修学者不执理废、迷名滞相。指出:“万法本源,由来实相;尘沙惑趣,原是真宗。故物象无边,般若无际者,以其法性本真,了达成...问道:“何不体取无生,了无速乎?”你既已知道生死大,无常迅速,那为什么不直下去体悟无生无死的本体,了达无起无灭的本源超越迅速的无常流转呢?   禅师托出了本地风光:“体无生,了本无速!”万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1339217.html
  • 禅宗精神——禅宗思想的核心、本质及特点

    谓非心非佛,或言,或称本来无事,还有诸如扬眉、瞬目、叉手、踏足、擎拳、竖佛、口喝、棒打甚至呵祖、骂佛等类机锋,其教学与禅修的方法更还有语录、公案、古则、话头、默照以及云门三句、黄龙三关、临济三...内心实现泯灭内外的超越,使有限与无限在个体心灵中相圆融。   由生命与万物、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引发的物我、有无、是非、善恶、妄、苦乐等一系列的差别对立,是又一使人产生烦恼、痛苦的根源。这也是禅宗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3448999.html